形态描述
形态描述 贝壳近球形,壳质薄而坚实。螺层约7层,膨圆。螺旋部低小,呈低圆锥形,体螺层膨大。缝合线细沟状。壳顶2层光滑无肋,其余各螺层具有宽而圆的螺肋,螺旋部各螺层有螺肋约5—6条;体螺层上有20一22条,其上部两肋间具有细的间肋。贝壳表面有一层易脱落的黄褐色薄的壳皮。壳面为黄白色,并有稀疏的褐色斑点,此外,还有界限不清的淡褐色螺带,这种螺带在体螺层上有6条。壳口大,近半圆形,内深处为淡褐色。外唇薄,边缘有与壳面螺肋相应的缺刻;内唇上部滑层薄,下部较厚,并向外翻卷与扭曲的绷带共同形成假脐。前水沟短,稍向背部扭曲。
标本测量 (mm)
壳高 81.0 73.O 67.0 64.0 57.0
壳宽 66.O 53.0 49.0 52.0 45.0
标本测量 (mm)
壳高 81.0 73.O 67.0 64.0 57.0
壳宽 66.O 53.0 49.0 52.0 45.0
大小
标本测量 (mm)
壳高 81.0 73.O 67.0 64.0 57.0
壳宽 66.O 53.0 49.0 52.0 45.0
壳高 81.0 73.O 67.0 64.0 57.0
壳宽 66.O 53.0 49.0 52.0 45.0
生物学
暖水产。生活在潮下带5—10余米水深的沙泥质海底。在广东省朝阳
海门近岸浅海拖网的渔民经常拖到,在广东沿海为常见种。
海门近岸浅海拖网的渔民经常拖到,在广东沿海为常见种。
生境信息
暖水产。生活在潮下带5—10余米水深的沙泥质海底。在广东省朝阳海门近岸浅海拖网的渔民经常拖到,在广东沿海为常见种。
海拔范围
国外分布
日本(本州以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度洋等地均有记录。
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度洋等地均有记录。
国内分布
经济意义
经济用途
标本信息
标本采集地 福建(平潭、厦门、东山岛),广东(南澳岛、海门、海丰汕尾),海南(三亚、陵水新村)。共67个标本。